我的知识管理和笔记APP-2024

掌握新知识有两步:输入和输出。输出是加深印象的重要环节,做笔记就是一种方式。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会很快忘记知识。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,需要根据反馈进行调整。

受最近阅读的书启发,我简化了笔记工具,只保留了Joplin、Notion和Word/Google Docs。

  • Joplin:管理碎片信息。将未处理的信息放在收集箱里,处理好后加标签归类。使用完的笔记待加进Word/Google Docs后,我会删掉。
  • Notion:存放的内容介于碎片信息和体系笔记之间。我主要使用它的数据库功能涉及到数据库的笔记我基本就放在这里,例如读书笔记。形成知识体系后,将内容移至Word/Google Docs。
  • Word/Google Docs:存放系统体系笔记。将Joplin和Notion中的碎片知识系统化,加工好后放入Word/Google Docs。但针对已经建好的笔记体系,我会直接把后续收到的碎片信息加进Word/Google Docs,跳过Joplin和Notion的使用。

我曾喜欢Evernote的剪藏功能,但由于限制免费版,我改用Joplin。虽然Joplin剪藏功能一般,但尚能满足需求。笔记完成后,删除Joplin中的内容。

简单来说Joplin就是我的碎片信息收集箱(输入),Notion算是出于中间的一个存储库(有输入也有输出,取决于我怎么用数据库的),Word/Google Docs里保留的是形成了系统且我加工好的内容(输出)。

我也手写笔记,但大部分是无纸化的。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后,条理更清晰,找笔记的速度也加快了。

在尝试使用Obsidian后,因多平台同步麻烦,我果断放弃。虽然其知识网视觉效果好,但标签也能实现双链,它并不适合我。

如果大家对如何做笔记有疑问,可以看看《笔记的方法》这本书,抛开里面对flomo的推广,其余可借鉴的内容还是不少的。

Image by Dorothe from Pixabay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error: 尊重原创版权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网站~